<Java>5 数组、排序和查找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6月27日 上午

5 数组、排序和查找

数组:可以存放多个同一类型的数据。数组也是一种数据,是引用类型。

即:数组就是一组数据。

5.1 一维数组

数组可以是多个相同类型数据的组合,实现对这些数据的统一管理。

数组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。包括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。

数组的下标从 0 开始。且必须在指定范围内使用,否则报错。

数组属于 引用类型,数组型数据是 对象(Object)

数组创建后,如果没有赋值,有默认值:int(0),short(0),byte(0),long(0L),float(0.0F),double(0.0),char(\u0000),boolean(false),String(null),Object(null)

数组的构造方法:

使用数组的步骤:1.声明数组并开辟空间 2.给数组各个元素赋值 3.使用数组

  • 构造方式1:动态初始化

    int[] ints = new int[5];				// 创建了数组 name,存放5个int
    int ints2[] = new int[1];				// 这种写法也行
    ints[2] = 15;							// 访问数组第3个数
  • 构造方式2:动态初始化

    char[] chars;							// 先声明数组 name,此时数组是 null
    chars = new char[2];					// 分配内存空间,可以存放数据了
    chars[1] = '\t';
  • 构造方式3:静态初始化

    boolean[] bools = {true, false, true, false};
    String[] strs = new String[]{"阿伟,你又在打电动噢", "烦啦"};

    确切知道数组每个元素的场合可以用这个方法。

数组的使用方法:

  • 访问数组元素:数组名[元素下标]

    其中,元素下标从 0 开始编号。如:访问 strs 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strs[0]

  • 数组长度:数组名.length

    是一个 int 值。不能通过试图改变该值来改变数组容量

5.1.1 数组赋值机制

  1. 基本数据类型赋值,赋值方式是值拷贝。这个值就是具体的数据,且互不影响

  2. 数组在默认情况下是引用传递,赋的值是地址,赋值方式为引用传达。

    int[] array1 = {0, 0, 0};
    int[] array2 = array1;
    array2[0] = 100;

    上述情况下,array1[0] 也会变成 100。因为数组在 JVM 的 栈 里是一个地址,指向 堆 里的一个空间。这两个数组在上述情况下指向同一空间。

    int[] array1 = {0, 0, 0};
    int[] array2 = new int[array1.length];
    for (int i = 0;i < array1.length;i++) {
        array2[i] = array1[i];
    }

    上述方式拷贝后,两数组相互独立。

5.1.2 数组的扩容

当数组达到上限时,创建一个容量更大的新数组。将旧数组的元素依次放入,之后替换旧数组。

以下是一个扩容方法:

import java.util.Scanner;
public class Code5_1_3{

	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
		Scanner inP = new Scanner(System.in);
		int[] arr1 = {1, 2, 3};		// 这是原数组
		int add = 0;				// 这个变量记录输入的新元素的值
		int count = arr1.length;	// 这个变量是新数组的长度
		char yN = 'a';				// 记录询问继续与否时用户的输入字符

		do{
       	/* 创建多一位的新数组,把新元素赋给新数组的最后一位 */
				System.out.println("请输入添加数字:");
				add = inP.nextInt();
				int[] tem = new int[arr1.length + 1];
				tem[count] = add;

       	/* 把旧数组的值全部赋给新数组 */
				for(int i = 0; i < arr1.length; i++){
					tem[i] = arr1[i];
				}

       	/* 把新数组保存下来,输出现在的数组 */
				arr1 = tem;
				count++;
				System.out.println("\n\n当前数组为:");

				for(int i = 0; i < arr1.length; i++){
					System.out.print(arr1[i] + " ");
				}

       	/* 询问是否继续添加,输入n跳出,否则循环 */
				System.out.println("\n\n是否继续添加?(Y/N)");
				yN = inP.next().charAt(0);

		}while(yN != 'N' && yN != 'n');

	}
}

5.2 二维数组

int[][] ints;					// 声明一个二维数组
int[] ints2[];					// 也能这样声明
int ints3[][];					// 这样也行
int[] x,y[];					// 声明了两个数组,一个是 int[] x 一个是 int[][] y
								// 把 int[] 视作一个类型,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写法

二维数组实际是由多个一维数组组成的,它的各个元素的长度可以相同,也可以不同。

数组是一个对象,所以二维数组的元素存放的是一维数组的地址。

二维数组构造方法:

  • 构造方法1:动态初始化

    int[][] many_ints = new int[3][4]	// 创建 有3个 包含4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的二维数组
  • 构造方法2:动态初始化

    double[][] many_doubles;			// 先声明变量
    many_doubles = new double[3][4];	// 再开辟空间
  • 构造方法3:动态初始化-列数不确定

    char[][] many_chars = new char[3][];	// 创建一个三行列数不确定的二维数组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3; i++) {
        many_chars[i] = new char[i + 1];	// 此时,每个数组空间依次增大
    }
  • 构造方法4:静态初始化

    int[][] many_many = {{1, 3}, {4, 10, 2}, {95}};

二维数组使用方法:

  • ints.length:该二维数组的长度,这里是 3
  • ints[0]:该二维数组的第一个子数组
  • ints[0].length:该二维数组的第一个子数组的长度,这里是 4
  • ints[1][0]:该二维数组第二个子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的值,这里是 21

这是一维数组:int[] a、这是二维数组:int[][] b。好了,现在来写一个堆排序吧

5.3 查找算法

在 Java 中,常用的查找有 4 种:

  • 顺序查找(遍历)
  • 二分查找
  • 插值查找
  • 斐波那契查找

5.3.1 线性查找

逐一比对,直到发现目标值

public static int seqSearch(int[] array, int target) {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array.length; i++) {
        if (array[i] == target) return i;
    }
    return -1;
}

5.3.2 二分查找

二分查找要求数组必须是有序数组。

每次取出那个中位数。目标值小于中位数的场合,则在较小一侧的范围内继续二分查找。否则在那个较大一侧查找。

递归方式二分查找:

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(int[] array, int target) {
    return binarySearch(array, target, 0, array.length);
}

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(int[] array, int target, int l, int r) {
    if (l >= r) return -l - 1;
    int p = (l + r) / 2;
    if (target == array[p]) return p;
    else if (target > array[p]) {
        return binarySearch(array, target, p + 1, r);
    } else return binarySearch(array, target, l, p - 1);
}

非递归方式二分查找:

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2(int[] array, int target) {
    int l = 0;
    int r = array.length;
    while (r > l) {
        int p = (r + l) / 2;
        if (target == array[p]) return p;
        else if (target > array[p]) l = p + 1;
        else r = p - 1;
    }
    return -l - 1;
}

5.3.3 插值查找

插值查找类似于二分查找,但其不是取出中位数,而是从自适应的位置取出一个元素

那个自适应的取出位置 pos=low+(highlow)×targetarr[low]arr[high]arr[low]pos=low+(high-low)\times\dfrac{target-arr[low]}{arr[high]-arr[low]}

上面的 lowlow 是查找范围的下界,highhigh 是查找范围的上界,targettarget 是目标值,arr[i]arr[i] 是数组第 ii 个元素的值

可见,如若那个目标值更靠近某一端,这个自适应的取出位置也会更接近那一端

public static int insertSearch(int[] array, int target) {
    if (target > array[array.length - 1]) return -array.length;
    else if (target < array[0]) return 0;
    int l = 0;
    int r = array.length;
    int p = 0;
    while (r >= l) {
        p = l + (target - array[l]) * (r - 1 - l) / (array[r - 1] - array[l]);
        if (target == array[p]) return p;
        else if (target > array[p]) l = p + 1;
        else r = p - 1;
    }
    return -p;
}

5.3.4 斐波那契查找

斐波那契查找原理与前两种类似,仅仅改变了中间节点的位置。

其中间节点不是中位或插值,而是位于黄金分割点附近。

黄金呀!

5.4 排序算法

排序也叫排序算法。是将一组数据,依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

排序分为两类:

  • 内部排序:将所有要处理的数据加载到内部存储器中进行排序

    内部排序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  • 插入排序:直接插入排序、希儿排序
    • 选择排序:简单选择排序、堆排序
    • 交换排序:冒泡排序、快速排序
    • 归并排序
    • 基数排序
  • 外部排序:数据量庞大,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中,需要借助外部存储进行排序

    如:合并排序法、直接合并排序法

#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

排序法 平均时间 最差情形 稳定性 额外空间 说明
冒泡排序 O(n2) O(n2) 稳定 O(1) n 小时较好
交换排序 O(n2) O(n2) 不稳定 O(1) n 小时较好
选择排序 O(n2) O(n2) 不稳定 O(1) n 小时较好
插入排序 O(n2) O(n2) 稳定 O(1) 大部分已排序时较好
基数排序 O(n × k) O(n × k) 稳定 O(n) k 是 “桶” 的个数
Shell 排序 O(n㏒2n) O(n㏒22n) 不稳定 O(1) n 大时较好
快速排序 O(n㏒2n) O(n2) 不稳定 O(n㏒n) n 大时较好
归并排序 O(n㏒2n) O(n㏒2n) 稳定 O(1) n 小时较好
堆排序 O(n㏒2n) O(n㏒2n) 不稳定 O(1) n 大时较好

**稳定性:**排序后,那些原本相等元素的相对顺序不改变

—— 时间复杂度,见 [26.1.1 时间复杂度]

5.4.1 冒泡排序

**冒泡排序:**通过对 待排序序列 从后向前遍历,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。若发现 逆序 则交换。

graph LR
a(待排序序列)-->b[遍历]-->e((元素))-->B(序列)
e--比前一个元素小-->c[交换]-->B
B--有未确定的值-->b
B-->F(有序序列)

如此,各元素不断接近自己的位置。值较大的元素逐渐向后移动,就像水下的气泡一样逐渐上浮。

特别地:如果在某次排序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交换,则此时是已完成排序,可提前结束排序过程。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冒泡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/* 共执行 n - 1 轮排序 */
    for(int count = 1; count < array.length; count++){
        boolean non_exchange = true;	// 该轮排序进行了交换时变为 false
        /* 每轮遍历 n - count 次 */
        for(int n = 0; n < array.length - count; n++){
            /* 当比较时,如果逆序,则交换 */
            if(array[n] > array[n + 1]){
                non_exchange = false;
                int temp = array[n + 1];
                array[n + 1] = array[n];
                array[n] = temp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
        /* 如果没有交换过,则提前结束排序过程 */
        if (non_exchange) break;
    }
}

如果有 nn 个元素,就进行 n1n - 1 轮比较,第 kk 轮排序比较 nkn - k 个元素,并进行最多 nkn - k 次交换。时间复杂度为 O(n2)O(n^2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冒泡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6416 ms

5.4.2 选择排序

**选择排序:**从 待排序序列 中,按指定规则选出某一元素,再依照规定交换位置后达到排序目的。

graph LR
A(待排序序列)-->S[遍历查找]-->e((最小元素))-->D[与首位交换]-->o
o--为空-->F(有序序列)
o(剩余序列)--不为空-->S

待排序序列 中找出 最小值,与下标 0 位置元素 交换。之后在剩余元素中找出 最小值,与下标 1 元素 交换。以此类推,直到完成。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选择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choice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for (int p = 0; p < array.length - 1; p++) {
        int min_index = p;		// loc 指向那个当前找到的最小值的下标
        /* 找出当前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值 */
        for (int n = p + 1; n < array.length; n++) {
            if (array[n] < array[min_index]) min_index = n;
        }
        /* 将找到的最小值与对应位置元素交换 */
        if (min_index != p) {
            int temp = array[min_index];
            array[min_index] = array[p];
            array[p] = temp;
        }
    }
}

如果有 nn 个元素,就进行 n1n - 1 轮选择,第 kk 轮选择要比较 nkn - k 个元素,并进行 11 次交换。时间复杂度为 O(n2)O(n^2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选择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616 ms

5.4.3 插入排序

**插入排序:**在 待排序序列 中的元素,以插入的方式找寻该元素的适当位置,以达到排序目的。

graph LR
a(待排序序列)--首元素-->O(有序表).->F(有序列表)
a--其他元素-->N(无序表)
N-->G((取出元素))-->i[插入]-->O
i-.无序表不为空.->N

待排序序列 的元素视为一个 有序表 和一个 无序表。起初, 有序表 中只有一个元素, 无序表 中有 n - 1 个元素。

排序过程中每次从 无序表 中取出第一个元素,把它依次与 有序表 元素进行比较,确定其在 有序表 的位置,将其插入 有序表 ,成为新的 有序表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/* 数组的前一部分视为有序表,后一部分视为无序表 */
    for (int p = 1; p < array.length; p++) {
        int temp = array[p];	// 那个 无序表首元素 的值
        int insertPos = p;		// 那个 无序表首元素 在有序表的位置
        
        /* 逆向遍历那个有序表,以确定该无序表首元素在有序表的位置。
        	到达位置前,将有序表的插入位置后的元素后移 */
        for (int n = p - 1; n >= 0; n--) {
            if (array[n] < temp) break;
            array[n + 1] = array[n];
            insertPos--;
        }
        /* 将该元素插入指定位置 */
        array[insertPos] = temp;
    }
}

如果有 nn 个元素,就进行 n1n - 1 轮插入,第 kk 轮插入需要进行 kk 次比较、移动和交换,平均每轮需要 n2\dfrac{n}{2} 次操作。时间复杂度为 O(n2)O(n^2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插入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423 ms

5.4.4 希儿排序

希儿排序:希儿通过在量子之海中领悟事物的演变模式,于 1959 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。希儿真的很聪明!

graph LR
A(待排序序列)--长度的一半-->B((步长))
B-->D[分组]
T--步长是 1-->F(有序序列)
D-->d1((组1))-->d11[插入排序]-->T(序列)-->t[步长减半]-->B
D-->d2((组2))-->d12[插入排序]-->T(序列)
D-->d3((组3))-->d13[插入排序]-->T(序列)
D-->d4((...))-->d141[插入排序]-->T(序列)

希儿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,是简单插入排序的高效改进版。也称为:缩小增量排序。

希儿排序是把 待排序序列 按下标的一定 步长 进行 分组,对每组使用 插入排序法。随着 步长 逐渐减少,每组包含的 元素个数 也越来越多。

步长 减至 1 时,整个 待排序序列 恰被分为 1 组,算法便中止。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希儿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seele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int step = array.length / 2;		// 步长。该值等于分组数量
    
    /* 初始将数组为 2 数一组,那么每组的步长就是 array.length / 2
    	步长是那个分组中,相邻两个数的下标间隔。步长的值也等于组数
    	直到那个分组大小等于原序列,也就是步长 == 1 时,进行最后一次排序 */
    while (step >= 1) {
        
        /* 一共有 step 组,对每一组都进行一次完整的插入排序 */
        for (int group = 0; group < step; group++) {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/* 每一组中,下一个元素的下标是:当前下标 + step
            	每组的起始下标是 group,根据插入排序法,将每组视为有序表和无序表
            	那个无序表从每组第二个元素开始计数,也就是下标 group + step */
            for (int toSort = group + step; toSort < array.length; toSort += step) {
                int insertPos = toSort;
                int temp;
                /* 已经有序时直接 continue */
                if ((temp = array[toSort]) >= array[toSort - step]) continue;
                /* 寻找插入位置。在找到位置前,移动那些有序表元素 */
                for (int exPos = toSort - step; exPos >= group; exPos -= step)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f (array[exPos] < temp) break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ray[exPos + step] = array[exPos]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sertPos -= step;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/* 执行插入 */
                array[insertPos] = temp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* 每轮循环后,分组容量变为 2 倍,那么步长就会变为一半 */
        step /= 2;
    }
}

希儿排序的增量元素不互质,极端情况下增量不起作用,于是最坏情况可能达到 O(n2)O(n^2)

为解决该问题,提出了 Hibbard 增量序列。其增量的步长 DkD_k 改为 2k12^k-1。这样,保证了相邻两个元素互质。这种情况下,最坏情况达到了 O(n32)O(n^{\frac 32})

此外,还提出了 Sedgewick 增量序列。其步长 DkD_k9×4i9×2i+19\times4^i-9\times2^i+14i3×2i+14^i-3\times2^i+1(上述两式结果的组合)。有猜想认为其平均时间复杂度 Tavg=O(n76)T_{avg}=O(n^{\frac 76}),而最坏情况为 Tworst=O(n43)T_{worst}=O(n^{\frac 43}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希儿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1 ms

5.4.5 快速排序

**快速排序:**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。通过一趟排序,将 待排序序列 分割 成独立的两部分,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一部分小,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 分别进行快速排序

graph TD
A(待排序序列) --取出一个元素--> B[比较] 
B-->Ba(较小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a[比较]-->baaa(较小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aaa[比较]-->k1((元素))
baaaa[...]-->k2((元素))
baa-->baab(较大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aac[..]-->k3((元素))
baaac-->k4((元素))
B-->Bb(较大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b[比较]-->baba(较小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aad[...]-->k5((元素))
baaad-->k6((元素))
bab-->babb(较大元素序列)--取出一个元素-->baaae[...]-->k7((元素))
baaae-->k8((元素))
k1.->K(有序序列)
k2.->K
k3.->K
k4.->K
k5.->K
k6.->K
k7.->K
k8.->K

整个排序过程可以 递归进行,最终使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。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快速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quick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quick_sort(array, 0, array.length - 1);
}

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_sort(int[] array, int start, int end) {
    if (start >= end) return;
    /* 将(左端点、右端点、中间点)中的[中位数]作为比较值 */
    int mid = (start + end) >> 1;
    if (array[start] > array[mid]) swap(array, start, mid);
    if (array[start] > array[end]) swap(array, start, end);
    if (array[mid] > array[end]) swap(array, mid, end);
    int key = array[mid];

    if (end <= start + 2) return;

    swap(array, mid, end - 1);
    /* 遍历指定区间,将那些较小值放到左侧,较大值放到右侧 */
    int l = start + 1, r = end - 2;
    while (l <= r) {
        while (l <= r && array[l] < key) l++;
        while (l <= r && array[r] > key) r--;
        if (l <= r) swap(array, l++, r--);
    }

    swap(array, end - 1, l);
    quick_sort(array, start, r);          // 对那个较小侧区间再进行快速排序
    quick_sort(array, l + 1, end);            // 对那个较大测区间再进行快速排序
}

private static void swap(int[] array, int x, int y) {
    int temp = array[x];
    array[x] = array[y];
    array[y] = temp;
}

如果有 nn 个元素,则最多进行 log2n\log_2 n(每轮都选到中位数时)至 nn(每轮都选到极值时)轮分组。任意一轮分组中最多有 nn 次比较、nn 次交换。因此,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O(n\log n),最差情况为 O(n2)O(n^2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快速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6 ms

5.4.6 归并排序

**归并排序:**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。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策略(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,然后分而治之)。

graph TD
A(待排序序列)-->B[分解]
B-->b1((元素1))-->ba[排序]-->bb1((组1))-->bba[合并]-->bbb1((组1))-->bbba[合并]-->bbbb(有序序列)
B-->b2((元素2))-->ba
B-->b3((元素3))-->ba2[排序]-->bb2((组2))-->bba
B-->b4((元素4))-->ba2
B-->b5((元素5))-->ba3[排序]-->bb3((组3))-->bba2[合并]-->bbb2((组2))-->bbba
B-->b6((元素6))-->ba3
B-->b7((元素7))-->ba4[排序]-->bb4((组4))-->bba2
B-->b8((元素8))-->ba4

对 2 个元素进行比较、排序,是很容易的。对 2 个有序序列,将其合并为新的有序序列,也是容易的。

因此,我们把 待排序序列 分成许多 ,每组包含 2 个元素,并对每组进行排序。再逐渐 合并 那些组,最终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有序序列。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归并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merger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int tl = (int) Math.ceil(array.length / 2.0);
    int[][] temp = new int[tl][];
    for (int i = 0; ; i += 2) {
        if (i == array.length) {
            if (i == array.length + 1) temp[i / 2] = new int[]{array[i - 1]};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if (array[i] > array[i + 1]) {
                temp[i / 2] = new int[]{array[i + 1], array[i]}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temp[i / 2] = new int[]{array[i], array[i + 1]}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while (temp.length != 1) {
        temp = combine(temp);
    }
    System.arraycopy(temp[0], 0, array, 0, array.length);
}

private static int[][] combine(int[][] temp) {
    int tl = (int) Math.ceil(temp.length / 2.0);
    int[][] tt = new int[tl][]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tt.length; i++) {
        int tp = 2 * i;
        if (tp + 1 >= temp.length) tt[i] = temp[tp];
        else tt[i] = combine(temp[tp], temp[tp + 1]);
    }
    return tt;
}

private static int[] combine(int[] a, int[] b) {
    int[] ret = new int[a.length + b.length];
    int ap = 0;
    int bp = 0;
    int rp = 0;
    while (true) {
        if (ap >= a.length) {
            while (bp < b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t[rp++] = b[bp++]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 else if (bp >= b.length) {
            while (ap < a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t[rp++] = a[ap++]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 else if (a[ap] > b[bp]) {
            ret[rp++] = b[bp++]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t[rp++] = a[ap++]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ret;
}

如果有 nn 个元素,则发生 log2n\log_2 n 轮合并。每轮排序最多进行 nn 次比较与 nn 次插入。因此,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O(n\log n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归并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5 ms

5.4.7 基数排序

**基数排序:**属于分配式排序(又称 “桶排序”。顾名思义,通过键值各个位的值,将 待排序序列 的元素分配至某些 中,达到排序的作用)。基数排序是经典的空间换时间的算法

graph TD

A(待排序序列) --> B{第 k 轮} --> C[元素的第 k 位]
C -.是 0--> c0((桶0)).->D(新序列)
C --是 1--> c1((桶1)).->D
C --是 2--> c2((桶2)).->D
C --是 3--> c3((桶3)).->D
C --是 4--> c4((桶4)).->D
C --是 5--> c5((桶5)).->D
C --是 6--> c6((桶6)).->D
C --是 7--> c7((桶7)).->D
C --是 8--> c8((桶8)).->D
C --是 9--> c9((桶9)).->D
D --> F[序列的最大值]--小于 10<sup>k</sup>-->E(有序序列)
F --大于等于 10<sup>k</sup>--> B

基数排序法是桶排序的扩展。将整数 按照位数切割成不同数字,然后 按照每个位数分别比较

该方法只能用于比较正数。你非要比较负数?咱也不说不行,你自己看着办吧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基数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radix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int[][] bucket = new int[10][array.length];
    int sub = 1;
    int border = 9;
    int[] p = new int[10];
    while (true) {
        boolean noMore = true;
        for (int i :array) {
            int pos = (i / sub) % 10;
            bucket[pos][p[pos]++] = i;
            if (i > border) noMore = false;
        }
        int n = 0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            int j = 0;
            while (p[i] > 0) {
                array[n++] = bucket[i][j++];
                --p[i]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sub *= 10;
        border = 10 * sub - 1;
        if (noMore) break;
    }
}

若桶数为 RR,最大值为 BB,则需要进行 logRB\log_R B 轮排序。每轮排序进行 nn 次计算、插入。因此,时间复杂度是 O(nlogRB)O(n\log _RB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基数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5 ms

5.4.8 堆排序

**堆排序:**利用 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。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,也是一种不稳定排序。

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树:

  • 大顶堆: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

    即,对于任意节点 arr[i]arr[i] 都有$ arr[i] \ge arr[2i + 1]$ 并且 arr[i]arr[2i+2]arr[i] \ge arr[2i + 2]

  • 小顶堆: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

    即,对于任意节点 arr[i]arr[i] 都有 arr[i]arr[2i+1]arr[i] \le arr[2i + 1] 并且 arr[i]arr[2i+2]arr[i] \le arr[2i + 2]

    ——见 [14.1.1 顺序存储二叉树]

graph LR
A(待排序序列)-->B[...]

subgraph ...
B[整理]
end

G --> B
B --> C(堆)
C --> E{唯一元素?}
E --是--> F(有序序列)
E --否--> D((首尾交换))
D --> G(剩余元素)

subgraph 整理 
kk-->b{子节点更大}
kt--遍历结束-->d(堆)
k(当前序列)-->kt[逆序遍历非叶节点]--继续遍历-->kk((节点))
b--否-->kt
b--是-->c[与子节点交换]
c-->切换到子节点-->kk
end
  1. 待排序序列 构成一个 大顶堆(数组形式)

    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,从左至右,从下至上进行调整。

    调整时如果乱序,则将子节点中较大方的值与该节点交换即可。交换后,那些子节点乱序的场合也要依次调整。

    调整完成后,就得到了一个 大顶堆

  2. 此时,堆顶元素即整个序列的最大值。将其 与队列末尾元素交换

  3. 对剩余元素进行调整,使其恢复成 大顶堆

  4. 重复上述步骤,就得到了有序序列。

什么是堆 生成大顶堆 维护大顶堆 堆排序

上面是 b 站大佬 说数人 制作的动画,演示了堆排序的工作原理

public static void heap_sort(int[] array) {
    int len = array.length;
    for (int j = array.length / 2 + 1; j >= 0; j--) {
        heap_help(array, j, len);
    }
    heap_swap(array, --len);
    while (len > 1) {
        int tar = len;
        while (tar > 0) {
            tar = (tar - 1) / 2;
            heap_help(array, tar, len);
        }
        heap_swap(array, --len);
    }
}

private static void heap_help(int[] array, int tar, int length) {
    int temp = array[tar];
    for (int i = tar * 2 + 1; i < length; i = i * 2 + 1) {
        if (i < length - 1 && array[i] < array[i + 1]) i++;
        if (array[i] > temp) {
            array[tar] = array[i];
            tar = i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
    }
    array[tar] = temp;
}

private static void heap_swap(int[] array, int index) {
    int temp = array[0];
    array[0] = array[index];
    array[index] = temp;
}

构建堆时,若有 nn 个元素,即进行 nn 次整理。每次整理最多进行 log2n\log_2n 次比较 。之后,每次取出堆顶元素后,需进行一次整理。故时间复杂度是 O(nlogn)O(n\log n)

对随机数组 int[] array(array.length = 80000;array[i] ∊ [0, 107))进行堆排序。
那个统计时间是:16 ms


<Java>5 数组、排序和查找
https://i-melody.github.io/2021/11/27/Java/入门阶段/5 数组、排序和查找/
作者
Melody
发布于
2021年11月27日
许可协议